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對於文字工作者的勉勵「我們相信創作也許是在孤獨中完成,但生命卻是在社群中長成;工人先於工作,作者重於作品,真誠勝於一切。」

此次參加寫作營作業題目是「第一流人物」,什麼樣的人品、言語、事功或生命態度最令我敬仰,足以作為立身處事的表率?我想,應該是以前的主管,他依照聖經價值觀,做為行事為人及職業事奉上的依據,在我服事的道路,他常常鼓勵我,視我為美好,他的專業及品格,都是我學習得榜樣。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辦公室工作,在電腦桌前坐三、四個小時是常態,為了讓情緒有些舒緩,我在辦公室佈置一塊綠意空間,養了幾盆綠意盎然的植物小盆栽,有黃金葛,多肉植物等,不僅容易照顧,也帶來樂趣。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回顧從去年到現在的工作大事記,從社長來祝福禱告回憶起....
1430976549685  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我之前曾經在嬰兒與母親雜誌社擔任採編,當時開會討論要進行自然產及剖腹產的生產全記錄報導,我主動回應去採訪,所以便在雜誌上徵求產婦自願擔任主角,願意被採訪及拍攝生產過程。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幾年前,我剛進報社工作,接到要去採訪「馬兆駿發光如星群星紀念演唱會」,當許多知名歌手如李宗盛、周華健、木吉他,趙傳等人,邊彈吉他,談著馬兆駿的創作民歌的往事,並且一起合唱《那一年我們十九歲》,台下觀眾熱情地唱著,我卻在台下感動得淚流滿面,因為這首歌勾起我青春洋溢的高中回憶。

 高中時我就讀台中二中,當時學校才開始招生女生班不久,所以學校出現女少男多的特殊狀況,同年級有廿多班男生,卻只有五班女生,青春洋溢的高中女生,有著對異性的好奇及憧憬,於是我們班上幾位女生跟個學長下課後或周末不僅一起去喝茶,用餐,划船,彼此間常互動,也有著若有似無的情誼。當時有一位學長外貌神似馬兆駿,想當然爾,《那一年我們十九歲》、《我要的不多》、《木棉道》等歌曲,常在我們之間傳唱,我們彼此撥打電話時有一個小默契,就是不說話,先播一段錄音帶的民歌,才開始彼此的對話。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《清明》杜牧 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」指著要去祭祀已亡故至親,對至親的人已離去,感到極其悲痛。我的父親已經過世已經七年,過去父親常在埔里工作,有段時間我跑埔里新聞的時候,彷彿重新走過他日常工作的路徑,不僅懷念他對於我父親的逝去,我再度思考我的人生終點,要如何跟親友到別。
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轉載自耕心週刊125日第960期

約帖 /台中市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轉載自聯合報╱蔡惠玲/中市南區 2014.12.09

  父親中風臥床多年,第一次中風在住家附近的市場,他走路突然歪歪斜斜,鄰人發現異樣,通知母親,緊急送醫。之後,我和母親一起照顧中風的父親,那是段甜蜜與辛苦交織的日子。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轉載自聯合報2014/8/29健康你我他

人生突來的意外,一旦突破後,常是生命轉捩點。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認識創造主 回應人生的考卷─《有些事,這些年我才懂》讀後

雜誌社邀請小野談經驗的傳承,他毫不猶豫地說想談「失敗」─如何面對失敗,承擔失敗,這才是人間最世故的真相;失敗是堅定信仰的大好時機。

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